【原文】
在宋代,科举考试是文人们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一旦科举落第之后,诗人便借助诗歌表达痛苦,这便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一首首落第诗。】从落第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同诗人们对待落第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抑或是乐观进取、迎难而上。这也给宋代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富有感染力的活水,【 】,各展姿态。宋人大多心态平和、视野开阔,不会对失败【 】,即便落第时情绪低落,也总能很快振作起来,于逆境中找到新希望。譬如魏野的《送萧咨下第西归》:“驴瘦懒加鞭,迟迟念独还。听鸡行晓月,叹雉过春山。渭入黄河浊,云归紫阁闲。明年公道在,莫便掩松关。”前三联刻画出落第者落寞的心境,他懒得归去、羞于归去,却又不得不归去,无奈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两句境界【 】,劝慰落第者不要因丧气而归隐,以“明年公道在”相鼓励,相信萧咨终会在公平的科考中【 】。
【问题】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一旦科举落第,诗人便借助诗歌表达痛苦,这便形成了一首首独具时代特色的落第诗。
B.而科举落第之后,诗人便借助诗歌表达痛苦,独具时代特色的一首首落第诗便形成了。
C.而一旦科举落第,诗人便借助诗歌表达痛苦,这便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一首首落第诗。
D.而一旦科举落第之后,诗人便借助诗歌表达痛苦,一首首独具时代特色的落第诗便形成了。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络绎不绝 耿耿于怀 茅塞顿开 锋芒毕露
B.络绎不绝 牵肠挂肚 茅塞顿开 崭露头角
C.绵延不绝 牵肠挂肚 豁然开朗 锋芒毕露
D.绵延不绝 耿耿于怀 豁然开朗 崭露头角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失去光彩的沿途的景色,变得黯淡凄凉起来
B.沿途的景色也因此而失去光彩,变得黯淡凄凉起来
C.变得黯淡凄凉起来的沿途的景色,也失去了光彩
D.沿途的景色也变得黯淡凄凉起来,因此失去了光彩
【参考答案】
17.A(画线的语句犯了结构混乱与语序不当的毛病。“一旦科举落第”与“科举落第之后”两种结构同时使用,导致句子结构混乱,二者可保留其一;“独具时代特色的一首首落第诗”语序不当,可改为“一首首独具时代特色的落第诗”。B、C两项,第二处错误未修改;D项,第一处错误未修改。)
18.D(绵延不绝:形容连接不断。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句中用来修饰文坛“活水”,应用“绵延不绝”。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根据语境,应用“耿耿于怀”。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宽敞明亮,也比喻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句中指“境界”,应用“豁然开朗”。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根据语境,用“崭露头角”更好。)
19.B(括号中的句子讲“沿途的景色"的变化,而这变化的起因是前文中落第者心境落寞、无奈,故括号中的句子要强调与前文内容的因果关系,据此排除A、C两项;沿途的景色应先“失去光彩”,进而“变得黯淡凄凉”根据这一逻辑关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