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人二人
赵长春
梧桐树有两种,本地梧桐和法国梧桐。本地梧桐直,水青色,叶大,梗粗。法桐没有本地梧桐高,灰白色,枝茎多,叶儿也小一些。“叶落知秋”,指的就是我们本地梧桐的落叶,一入秋经风,就落了。法桐能经风霜,叶落得晚,有的叶子甚至到了来年春天,被新叶子顶落,才入了土。
王梧桐的名字就是因着法梧桐。妈生他的时候难产,他爹妈包括他爷奶都急得要命。那时候条件差,整不好,娘奔死儿也奔死。我们村叫呼滹,临着方清公路,有一个供销社,方圆十里八村的人来买小东西——巧,正要紧的时候,小秦庄的秦普仁来买盐。他是个赤脚医生,就被正要往城里送老婆的王梧桐的爹拦住了,好歹先给看一下。
紧病慢先生。秦普仁也这样,不着急,把脉,听音,就让王梧桐的爹去找片梧桐叶,大火熬水,喝了,试试看。落到地下的叶子就中,秦普仁说,得法国梧桐。大家都愣住了。那时候,法国梧桐还真是稀罕物。秦普仁说你往县里去,到城西关口就中,见梧桐树,捡一两片树叶儿回来。
队长就推出了村上唯一的自行车,往返六十来里地,王梧桐的爹一身汗水,竟抱了一怀的梧桐叶。秦普仁就用了一两片,投进滚水头……王梧桐的妈喝了水,一两分钟吧,王梧桐就滑在了他奶的怀里!王梧桐一家谢秦普仁。秦普仁说,我也是一试。法桐叶耐枝,不好落;被风吹下来的蓄着秋风的凉气,助产。
王梧桐的爹听不懂这些,不管,只是狠劲地在供销社灌了五斤红薯干儿酒,又称了二斤大青盐,送给秦普仁。秦普仁坚决不要,只是喝了一碗桐叶水,“我这两天上火,便不通,也正想要这味药,嘿嘿……”王梧桐的爹将剩下的法桐叶用纸经子缠绕得紧紧的,放在屋梁上,说,神药!秦普仁的名儿在袁店河上下传开了。
秦普仁其实早有名气,不过不在医,在他的怪。他习武,天天早上到袁店河边走一趟八卦掌。他说,医武相通,习医之人当习武,疗效大不同。秦普仁习医是自学的,针灸,就是喜欢,也没有人教。他在红卫兵收缴起来第二天要烧的书中找寻出老医书,用两只老母鸡换了,包上《毛泽东选集》的封皮,放在床头的小柜子里,认真地看,然后在自己身上试针、拔罐、刮痧,摸索着学。还有一些草药,试着下量,先自己吃,有时候嘴歪眼肿好几天。
秦普仁的怪成为人们的笑谈,有人当面这样说时,他就一笑。那笑,有些冷有些傲有些睥睨。后来,秦普仁就离开了袁店河,到城里再到南阳再到郑州最终到了北京,一根银针打天下。很偶然,在一家很有分量的中医药杂志上,我看到了有关他的报道,特别是他的针灸“三通疗法”:微通、温通、强通。他有着八卦掌的底子,进针时跟了功,“心行意,意导气,气运针,针通经”,厉害得很!后来,村里修大桥时,他从北京送回来一麻袋钱!王梧桐的爹感慨好大一会儿。
秦普仁和村里的老夫子王清波相熟,如今呼滹村像他们这样八十来岁的人不多了。去年春节,王清波叫我看一个拓片,是秦普仁的一方闲章,阴文,很古朴。王清波说是京城一个高级领导送秦普仁的,秦普仁用针治好了人家的老毛病。那领导用一块很好的玉料,请一刻印大师,治了这枚印:一人二人。
王清波说,秦老先生问我是啥意思,你说说?
一人二人,一人二人,我琢磨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去找王清波,“老师,是‘大夫’的意思”。
我知道王清波在考我,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没少给我出这样的题目。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
王清波坐在很古式的太师椅上,看了我好大一会儿,摇头晃脑,昏花的目光中略略有些赞许,“再给你一个晚上。”
可我实在没有想出,再去王清波家时,他刚写了一个大斗方:“大仁。敬送普仁兄。壬辰年冬月。”
大仁!秦普仁准备在袁店河投资建一所针灸学校,免费传授他的“三通疗法”。当之无愧!
王清波捋着胡子,说,一字一句。
(原载《羊城晚报》,有删改。)
【问题和参考答案】
1.本文的标题“一人二人”很有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案示例:①“一人二人”寓指“大夫”,人字上面加一横是“大”字,人字上面加两横是“夫”字,文中指秦普仁大夫用一个方子救了难产中的母子二人。②“一人二人”也指“大仁”,文中指秦普仁大夫用自己自学成才的医术帮助了很多人,并且在成名以后对乡亲无私奉献,既支助村里修桥,又投资办学免费传授医术绝技。③“一人二人”点示了医生的基本职责和最高境界、高尚医德。(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这篇小说的叙述视角独特,前文运用第三人称,后文运用第一人称,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答案示例:①前文写秦普仁医治王梧桐母子和他自学医术和习武以及凭借手中银针成名等故事都运用第三人称,这种视角便于作者展开故事和表现人物。②后文运用第一人称,由“我”的视角来看待秦普仁,琢磨那位领导送给他的一方印章“一人二人”的意思,使小说叙述的事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每点2分,能够结合文章所写内容来分析得1分,写出这种写法的妙处得1分。)
3.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有通过讲述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有直接描述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的,也有借助他人的言行来间接表现人物的。请结合小说内容来分析作品是如何塑造秦普仁这一形象的。(4分)
示例一:小说通过讲述故事表现秦普仁这一人物形象的。先写秦普仁用一个简单的方子医治了难产的王梧桐母子,后又写秦普仁自学医术凭借一根银针打天下,成名以后支助村里修桥等故事,表现了秦普仁大夫医术高超,医者仁心。
示例二:小说通过直接描述人物言行来表现秦普仁这一形象的。文章直接描述秦普仁自学医术,利用自己做试验,学医练武,走出乡村,誉满天下等行为,表现他善于学习和创新,医术高超。还直接描写他救人不收报酬的语言,表现他的善良有爱心。
示例三:小说借助他人的言行来间接表现秦普仁的形象。文章写“我”与王清波的对话,从侧面表现秦普仁医者仁心,大爱无私。
4.小说开头和结尾颇具匠心,请具体分析。(4分)
答案示例:①小说开头不安排情节,而是介绍两种梧桐树的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思考(宕开一笔写梧桐,别出心裁引思考);引出下文王梧桐与秦普仁的故事。(2分)②小说结尾通过“我”与老夫子王清波的对话,点出印章的含义,照应文章标题,揭示标题含义,点明秦普仁医者仁心,大爱无私;小说结尾通过“我”与王清波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秦普仁作为医生大爱无私的形象;小说结尾补叙一笔,交代秦普仁准备在袁店河投资建校免费传授针灸疗法,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结尾“一字一句”运用倒装句式,突出强调了秦普仁的大爱行为,意在赞美秦普仁大爱无私的形象;小说用对话的形式,突出秦普仁的大爱无私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点示了医生的最高境界。(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内容提供: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科技学院 赵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