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探采古作者之论,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迁刘向班固为世魁杰。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沾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贾马刘班,乘时君之善否,直豁己臆,奋然以拯世扶物为任,纂绪造端必不空言。言之所及,则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焉。
(节选自裴廷翰《(樊川文集)序》)
【问题】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材料中的“子云”指的是▲(人名),《樊川文集》的作者是▲。
24.根据材料,概括“贾马刘班”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
22.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
23.扬雄、杜牧
24.①遵循三代之道;②表达直接;③内容充实而丰富。
【解析】
22.试题分析:本题所给句子在文段开头部分,有总领全段的作用,结合后文来看,作者强调的是文章要反映社会现实,文章为要政治教化服务,据此可知“文章与政通”“风俗以文移”后应分别断开;“以文与忠敬随之”是对“三代之道”的具体解释,“是为”可以看作是固定结构,“理具”是一个词,指才识,由此可推断出“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后应断开。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扬雄,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4.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概括“贾马刘班”文章的特点,相关信息在文段的结尾部分。从所给文段来看,贾马刘班的文章“乘时君之善否,直豁己臆”,表明他们的文章表达直接;“纂绪造端必不空言”,表明内容充实而丰富;“奋然以拯世扶物为任”“言之所及,则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焉”说明他们懂得文章与政治教化相通,应为社会服务,并表达的“忠敬”之意,所以说他们的文章遵循了三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