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县学记

发布时间:2023年4月15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曾巩文章ID:73231浏览:

【原文】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问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刑罚措    措:搁置
    B.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故其材不赋而羡    羡:(令人)羡慕
    D.而无教养之渐    渐:熏陶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为】轮
    B.盖【以】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何其周【且】速也    穷【且】益坚
    D.唯其令【之】一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2)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9.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参考答案】
    6.C
    7.D
    8.(1)译文: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知道)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
    (2)译文: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
    9.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修身齐家;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仁政。
    【解析】
    6.试题分析:羡,多余。
    7.试题分析:A项,“为”,治理/成为;B项,“以”,用/因为;C项,“且”,并且、又/却;D项,“之”,助词,主谓间取独。
    8.试题分析:注意“所以”译为“原因”,“刑罚”译为“案件”,(1)句中的“以”译为“因为”,(2)句中的“以”译为“凭借”,“当”译为“担任”,“报”译为上报,同时注意(2)句中否定的判断句的翻译。
    9.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章的句子“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归纳。
    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注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