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阅读“关注时事”活动中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的相关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相关内阁会议,日本首相菅义伟正式宣布,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
【材料二】
日本政府曾商议提出了5种方案,分别是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日本方面得出结论,海洋排放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
2021年4月13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此外,一段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视频,在网络热传。2020年9月,菅义伟询问后得知废水“稀释了能喝”,但他最终拒绝并没有饮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46年到1993年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共向海洋里倾倒了远超过20万吨固体核废料。荷兰于1968年、1982年,分别将14只核废料罐抛入北大西洋的4个地点。瑞士从1969年到1982年,4次向北大西洋抛入12罐核废料。此外,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瑞典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水以及固态核垃圾。日本经济产业省汇总的资料指出,全球多国都将核废料排放海洋或大气。曾任日本核能政策担当大臣的细野豪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法国阿格每年排放的氚相当于福岛氚总量的14倍左右,如果反对福岛排放氚,那么就会是对福岛的歧视。
【材料三】
【材料四】
日本渔业合作社联合会主席岸希宏对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一决定践踏了福岛县乃至整个日本地区的渔民的感受,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决定”。日本水产合作社董事长岸田博史也发表声明说,这项决定影响了所有日本的渔业经营者。
有韩国洋流专家表示,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很可能将会在7个月后随洋流抵达韩国海域。核废水一旦入海,无疑给韩国水产业带来极大冲击。目前韩国人均年海鲜消费量高达58.4公斤,位居世界第一。渔业相关从业人员高达韩国总人口的5%。出于对核污染影响食盐品质的恐惧,韩国民间抢购海盐,热卖到脱销。
在英国的舆情分析中,反对意见占比高达27%,赞成意见为极少数,这与其公民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有很大关系。
(整理自网络,有删改)
【问题】
13.依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理核废水有五种方案,其中海洋排放法是最现实可靠的,且成本最低。
B.菅义伟拒绝饮用稀释后的核废水,可能是考虑到其中的碳14会对基因造成损害。
C.有资料指出,荷兰、瑞士、瑞典等国家也都曾向海洋投放过核废料。
D.一旦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部分核素很可能将会随洋流迁移、扩散到韩国海域。
14.依据材料四分别概括各国民众反对核废水排海的理由,并从材料三中提炼出能支撑其理由的共同依据。
15.网友将著名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改编成《神奈氚冲浪里》,来表达对时事的看法。请联系材料二、三和链接材料,说明改编意图。
【注解】近日,微博名为“一个热爱学习的男孩”的中国插画师创作的《神奈氚冲浪里》登上热搜。《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在19世纪初创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绘作品。画作中,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波涛汹涌,波浪中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员正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整幅画表现了人们无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参考答案】
13.A
14.以渔业为代表的日本民众反对的理由是这将影响日本渔业;韩国民众反对的理由是这将冲击水产业且引发民间抢购海盐,影响日常生活;英国民众反对的理由是出于自身对于环保的认知。从材料三可知核废水一旦排海将危机整个海域,其中放射性核素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碳14可能造成基因损害,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安全。
15.从改编后的画作可见意图:A处将白色的浪花改变成人类畸形的手指、身体,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碳14等,危害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B处C处将搏击风浪的船员画成了倾倒核废水的工人和鞠躬道歉的虚伪官员,日本官员声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却拒绝饮用,让人无法信服;D处巍峨的富士山变为核电站的烟囱,上空的十字架警示这一行动是人类在自取灭亡,核废水排海将危机整个海域,海洋生物和人类都将深受其害。这样的改编,传递着对日本政府这一决定的抗议和讽刺,《神奈川冲浪里》原本赞扬的“勇往直前”最终沦落成“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