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诗歌创作的陌生化表现在语言的变形、繁复、艰涩、层次冗杂、奇特等方面。我们知道,文学创作是作家对创作客体进行审美观照后,将主体审美意识进行符号化转换的行为过程。诗歌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主观情绪的,诗歌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语言,诗歌又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人用它来呼吸和生存,也因它成熟而美丽】,因此当代朦胧诗诗人舒婷说“倾心于语言艺术的人对语言本身缺乏通灵(敏感)和把握是致命的”。诗歌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语言,其陌生化主要体现在变形、繁复、晦涩、离奇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我们审美的难度,延长读者审美的时间,来求得诗意的真知灼见。而客观事实又表明,任何“反语言”的诗歌在诗歌的长河中终究是扎不住根的,是要被泥沙冲走的。晦涩的语言会阻碍人们的审美,即使“偶然得之”也不会使读者喜爱,会削弱读者的期待。
诗歌的陌生化要做到自然,不能则意去追求,任何事物到达极致都会向它的反方向发展。要准确而适当地做到陌生化,对读者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感受是有帮助的。新世纪的诗人们不妨在此方面探索,但不要重蹈现代诗派和朦诗派的覆辙。
(节选自子墨《浅谈新诗语言创作的陌生化》,有删改)
【问题】
26.请简要分析画线句的含意。(4分)
答:
27.诗歌创作的陌生化在语言上的表现是什么?它造成了哪些影响?(6分)
答:
28.诗人在运用陌生化的诗歌语言时,应注意哪问题?(5分)
答:
【参考答案】
26.诗人要借助诗歌语言来表达主观情绪,诗歌也因语言的美丽而传达出丰富的内容并以此打动读者。(4分)
27.表现:语言的变形、繁复艰涩、层次冗杂奇特等。(2分)
影响:增加读者审美的难度,延长读者审美的时间;(2分)阻碍人们的审美,削弱读者的期待。(2分)
28.(1)诗人对陌生化的诗歌语言本身要通灵(敏感),要能够把握;(2分)
(2)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要做到自然、准确而适当,不能刻意去追求,以免造成读者的阅读困难。(3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