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中造城运动危害表现在哪些地方?

发布时间:2023年4月30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4010浏览:

【问题】
    27.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中“造城运动”危害表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答案】
    27.(1)破坏历史街区,破坏文化遗产;(2)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彼此克隆,没有特色;(3)城市发展的缺少继承,呈现出突变状态。
    【解析】
    27.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浏览文本内容,划定信息区间;最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依据原文“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15年以来,“造城运动”已经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彼此克隆,使中国城市像蚂蚁一样彼此相像”“后来我专门做了一个演讲,我说城市不能重来,每个城市里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地上的、地下的,连街道的名字都是文化遗产”“中国的城市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突然变化的,进行的是一场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从中可以归纳出:首先,“造城运动”使历史街道这一文化遗产支离破碎,甚至了无痕迹;其次,“造城运动”使很多城市彼此克隆,彼此想像,完全没有自己特色;最后,由于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所有“造城运动”使中国城市的发展不是呈现出线性的发展,而是突然变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