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中造城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年4月30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4012浏览:

【问题】
    28.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中造城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28.(1)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2)缺乏正确的城市建设的理念;(3)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
    【解析】
    28.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浏览文本内容,划定信息区间;最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依据原文“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这是文化所面临的冲击,文化遗产一定会被这种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化、旅游化所破坏”可知,“造城运动”在缺乏对文化本质的认识和没有一个应对政策之下,势必会使“造城运动”问题多多,最终导致“造城运动”失败;依据原文第二段和“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可知,“造城运动”使很多城市失去了独特性而千篇一律,而中国文化是多样的、缤纷灿烂的,“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在还是活着的”,这种没有正确的、统一的规划理念做引导的“造城运动”不可能成功;依据原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可知,“造城运动”之所以会问题多多,这是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正是建筑师的所作所为不是以城市的正确、长久发展为基础,才导致了“造城运动”不可能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