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李鸿章正是在固化的秩序里开始酝酿他的改革。然而他在事先已被祖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4091浏览:

【原文】
    李鸿章正是在固化的秩序里开始酝酿他的改革。然而他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完全【    】。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直至【    】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    】地运作着,如总督签押房里那座古老的自呜钟那样,各个机件严丝合缝,准确无误,容不得一粒尘沙。正是在各种严格的【    】中,王朝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得以维持,这使得王朝至少能在表面上看像点模样。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了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一种痛苦,倒不如摧其速朽,使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济于事    苦心孤诣    有条不紊    繁文缛节
    B.杯水车薪    苦心孤诣    慢条斯理    细枝末节
    C.无济于事    处心积虑    慢条斯理    繁文缛节
    D.杯水车薪    处心积虑    有条不紊    细枝末节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参考答案】
    17.A(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无济于事”和前文“完全”的搭配及语义搭配更合理。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合整个语境中表达的对李鸿章的同情。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不乱。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乱。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第三处为了强调
    帝国的礼制严密性,用“有条不紊”更合理。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最后一个“繁文缛节”比“细枝末节”更合适说礼制。)
    18.D.(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用“然而”;“抵消”更偏重于两者互相作用,而此处则侧重于社会惯性对个人努力的挤压,用“消解”。)
    19.C.(前一处“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是“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的结果而非原因。后一处“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与“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前后照应,与“官员”无法实现内容上的照应。)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