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5.苏轼《纵笔三首》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纵笔三首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
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
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
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
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
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
只鸡斗酒定膰吾②。
【注】: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②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参考答案】
15.(1)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2)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3)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渴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每点2分,总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