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夜偶成

作者:黄仲则文章ID:75200浏览:

【原文】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问题】
    9.结合诗歌,概括诗人“黯自伤”的原因。
    10.尾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①悲秋:②季节的物象互相催遇,万物调零,睹物伤情:③内心的凄凉寂寞;④栖无定所,奔被在外;⑤思乡。
    10.①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的喜悦之情;②诗人长期源治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③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中有悲。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概括诗人“黯自伤”的原因,结合首联“重阳”“节物”分析,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悲秋。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睹物伤情。颈联写想象或回忆的内容,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结合“恋恋寒衣月似霜”分析,“黯自伤”的原因为思乡。结合注释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分析可知,栖无定所,奔被在外。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回答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除了回答出具体的情感,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回答诗句的表现手法,要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再回答此手法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的必然步骤。作答本题一是抓住诗歌中的“喜”,二是要注意注释“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由此可见此诗表达的情感有喜有悲。结合“差喜的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分析,让诗人感到可喜的是有老母亲的陪伴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样的油灯却没有长期在外漂泊寂寞孤独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中有悲。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重九夜偶成

    【原文】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

  • 古风·昔我游齐都

    【原文】 古风 昔我游齐都 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①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 咸阳值雨

    【原文】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

  • 饯别王十一南游

    【原文】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

  • 东坡

    【原文】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