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李寿孝知开封府,有举子为仆所陵,岔甚,亟缚之,作状欲送府。会为同舍劝解久之气亦平因释去自取其状戏学孝寿押字,判曰:“不勘案,决臀杖二十.”其仆怨之,翌日,即窃状走府,曰:“秀才日学知府判状,私决人。”孝寿即令追之。既至,具陈所以,孝寿翻然谓仆曰:“如此,秀才所判,正与我同,真不用勘案。”命吏就读其状,如数决之。
是岁,举子会省试于都下数千人,凡仆闻之,皆戢成无敢肆者,当时亦称其敏。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问题】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会为同舍劝解久之气亦平因释去自取其状戏学孝寿押字
23.文段中的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考试在京城举行,每【 】年一次,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为【 】,省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 】。
2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时人“称其敏”的原因。
【参考答案】
22.会为同舍劝解,久之,气亦平,因释去,自取其状,戏学孝寿押字
23.三 春试(春闽) 会元
24.大度容人;明辨是非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注意虚词“之”,连词“因”等,“久之”表示时间,过了一段时间,应该断开;“气亦平”是“因释去”的原因,两者应该断开,其他地方结合句意内容断句即可。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答题时注意前后内容分析,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遇皇室庆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考试的时间、场次和内容与乡试相同,但难度要大得多。省(会)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封建时代的学子通过省(会)试后方可进入殿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状元”。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意思,结合题干要求答题。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题干问的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时人‘称其敏’的原因”,结合“久之,气亦平,因释去”分析可知,其人大度;结合“具陈所以,孝寿翻然谓仆曰:‘如此,秀才所判,正与我同,真不用勘案。’命吏就读其状,如数决之”分析,其人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