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并不是很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
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问题】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
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
C.借代、比喻、对偶、夸张
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
19.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与划线句“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相同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B.“真的?哈哈哈……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何建明《落泪是金》)
C.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D.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8.A
19.D
20.不好。(1)①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原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而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②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化了“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严密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