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6441浏览:

【原文】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有所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问题】
    1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迫求造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上京剧。
    D.武戏之美,同情与共感的美,比形式感知上的美感更重要,是武戏至今不断的根本原因。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中演员的高难度惊险动作,既有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也体现出流动与瞬间,悬念和惊叹,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哲学理念。
    C.武戏之美,不仅体现在它富于视觉的美感,还在于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将反面的角色演出正能量和美感,从而使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
    D.京剧艺术的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有优势,不可偏废其中之一,两者之间应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17.近年来武戏势弱,请依据文章概括其原因,并指出武戏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5.B(原文说的是“在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但随着后来的不断发展,在造型和做戏上有所创新,所以“一直保持”不合原意。)
    16.C(反面人物本身不具备正能量,在艺术中反衬具有优良品德的人物,从而弘扬正能量,反面人物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揭示其本来面目,在艺术上获得美感,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17.势弱原因:外因:大众娱乐多元化,流行文化冲击;武戏本身对演出场地、环境要求非常高(1分)。内因:武戏的传承、创新乏力(1分)。
    具体举措:以传统为根脉,坚守传统中的积淀精华(1分),演员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1分)。
    演员要演好人物(1分),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重视创新(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