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根据材料,概述“于丹被轰”的原因。(6分)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9512浏览:

【问题】
    25.根据材料,概述“于丹被轰”的原因。(6分)
    于丹被轰:文化名人不是到处撒的胡椒面
    肖复兴
    在北大百年讲堂的一场昆曲名角的演出上,于丹被轰,尴尬退场。一时间,众说纷纭,力挺者和拍砖者,兼而有之。其实,这个时代,是大众最愿意拿名人开涮的时代。大众的选择,往往隐含着大众文化中既定的审美取向和道德标准,尽管这样的取向和标准有时候摇摆不定。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走出书斋和象牙塔而粉墨登场走向大众文化的舞台,就一定如演员一样,总会有盛有衰地潮起潮落,不可能总有光鲜的“挑帘好”,而不能有被喝倒彩儿的时候。被追捧和被开涮,都是走出传统课堂和书斋而步入新媒体前沿的文化名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因此,文化名人要明白,自己只是大众文化旋转机器的齿轮之一。他们所咬合的与其说是自己的专长——文化,不如说是大众文化对这些文化的兴趣、利用和颠覆。大众文化成为了一种生产,便也就把文化名人置放在了一个生产的机制里,可以以包装制造任何明星的方式,包装制造出文化英雄捧上云端,也可以将其作为商品在有效期外打折出售,乃至颠覆于脚下。此次在北大百年讲堂的遭遇,于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即便再学有专长,哪怕是学富五车,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遇水搭桥,见山开路,处处逢凶化吉。文化名人不是万金油,可以随便搽;不是胡椒面,可以到处去撒。于丹此次马失前蹄,其实质是对自己估量失准,即使你精通昆曲,面对的毕竟不是你的专业所长,实在没有必要做这种可有可无的点缀。
    需要警惕和自律的是,无论金钱的诱惑还是友情的驱使,或是商家灿若莲花的游说,有些地方,文化名人是要慎行的。【所有事物都暴露在信息的残酷无情的光芒里。】人们常常被这样的光芒所误,甚至所刺伤,却极愿意飞蛾扑火一般投向它。
    ﹙有删减﹚

【参考答案】
    25.⑴时代因素:这是一个大众最愿拿名人开涮的时代,大众文化有着既定的审美取向和道德标准,文化名人被追捧或被开涮都存在可能。
    ⑵文化生产机制的特征: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生产,文化名人作为商品,可以被华丽包装,也可以被打折出售,甚至被颠覆。
    ⑶个人估量失准:于丹对自己估量失准,对昆曲的研究并不是她的专长。﹙每点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