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0747浏览:

【问题】
    4.(8分)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根据王树增《百年前的李鸿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4.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故“敬李鸿章之才”。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故“惜李鸿章之识”。③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故“悲李鸿章之遇”。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故“才不真”。②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故“识不透”。③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重要的原因,故“遇不值得悲”。
    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①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②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③李鸿章不是“误国者”,但又不是卫国者,故其遭遇可同情不值得悲伤。(必须围绕梁启超的三方面评价概括分析,搬用第二题答案不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