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晒月亮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颠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建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任性颠狂。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岁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谈吐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的引领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染污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珠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在在透着禅意。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慢步。看风中低语的大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绿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窠。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 】。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灰烬残酒。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再一次的缘分,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问题】
12.(1)“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有哪两层含义?(2分)
①【 】
②【 】
(2)“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是什么意思?(2分)
13.参照末段划线的短语,为第四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描述兴福寺月亮的短语(3分)(不超过15个字)
14.写出作者笔下兴福寺的三个特点(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6分)
(1)【 】
(2)【 】
(3)【 】
15.对这篇散文的下述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篇首借鉴“顶真”修辞,语句行云流水。
B.古诗、法书、内典,文章漾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C.虽然“感到庄严和净化”,却“不能‘顿悟’”,传达出淡淡的遗憾
D.第四段句子的组合暗示了午夜步归,构思巧而隐。
E.文末写到新疆的月亮,手法上属于“正衬”。
【参考答案】
12.(1)①住在拓刻着这首美丽的诗歌的兴福寺
②沉醉在常建这首美丽的诗歌的意境之中
(2)忘情于思索和鉴赏,陶醉于常建之诗和米芾之字
13.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14.(1)幽寂的自然环境
(2)浓郁的人文气息
(3)浓浓的禅味(答“在在透着禅意”出可以)
(4)成了精的月亮(答“唯一的月亮”也可以)
15.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