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屏幕之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某些字符甚至悬空飘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弹幕通常是屏幕之中剧情的即时评论,表述形式短小精悍,往往限于一两句话,甚至一个词。即时评论的内容▲,从崇拜、感叹、喜悦、剧透,到不解、调侃、吐槽,其中包含了许多弹幕文化的暗语行语,例如“前方高能反应”“大猪蹄子”“劝你善良”等等。
弹幕即使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成为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好当的一项是(3分)( )
A.扣人心弦 五花八门 不可或缺 真知灼见
B.引人入胜 五花八门 缺一不可 远见卓识
C.扣人心弦 千奇百怪 缺一不可 远见卓识
D.引人入胜 千奇百怪 不可或缺 真知灼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那些字符如同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的密集射击的炮弹
B.那些弹幕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C.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的那些字符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D.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即使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成为巨大的鸿沟。
B.弹幕即使被纳人“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C.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D.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义艺批评之间成为巨大的鸿沟。
【参考答案】
17.A
18.D
19.C
17.第一空,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多指激动人心。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原句用来形容“剧情跌宕起伏”能牵动人心,故选用“扣人心弦”。
第二空,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意思是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千奇百怪: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由后文“从崇拜、感叹、喜悦、剧透,到不解、调侃、吐槽……”可知,原句用来形容“评论的内容”多种多样,与“奇怪”无关,故选用“五花八门”。
第三空,不可或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原文用来形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的重要性,故选用“不可或缺”。
第四空,真知灼见: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原句用来形容“弹幕评论”不是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故选用“真知灼见”。故选A。
18.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注意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及语义的勾连。补写句子前面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依据句子顶针关系的习惯用法,上句的宾语是“字符”,下句的主语应该也以“字符”开端,排除B项、C项;根据句子语序逻辑关系,“字符如同炮弹”“炮弹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更符合逻辑关系,也能够形象地展示弹幕的特征,排除A项。故选D。
19.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关联词语关联的分句两个以上主语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面,排除B项、D项;“成为”“鸿沟”搭配不当,排除A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