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

发布时间:2024年8月10日更新时间:2024年8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85310浏览:

【问题】
    15.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②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
    ②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参考答案】
    15.(6分)
    ①对比。北宋国势江河日下,与唐朝的贞观盛世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有感于民不聊生的惨象,通过今昔对比针砭时弊。
    ②铺陈(渲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六句,紧扣开篇“长苦辛”三字而来,层层深入地铺叙了百姓深受压迫之苦,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③正侧结合。“悲愁白日天地昏”形容边民的悲愁之气犹如阴云惨雾,弥漫天空,致使白日为之无光,天地为之昏黑,此为正面描写。“路旁过者无颜色”指出道旁行人见此惨象,也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神情黯然,此为侧面描写。通过正侧结合,使百姓的苦难生活更为深入人心。
    ④夸张“悲愁白日天地昏”,边民的悲愁之气令天地昏暗,表现其程度之深。(一点3分,任意答两点满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