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找出三个例子分析诗歌语言的优势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4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24日作者:未知文章ID:88509浏览:

【问题】
    15.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形象鲜明、直观,这是诗歌不能与之相比的,但诗歌却可通过语言调动多种感官,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绘画所不能相比的。试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找出三个例子,分析诗歌语言的优势。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②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④前年嫁彭郎⑤。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搀:刺,直刺。③低昂:高低起伏不定。④小姑:指小孤山。⑤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参考答案】
    15.①诗人写“猿鸟去”,仿佛亲眼看见猿鸟纷纷逃进了密林的过程,这是诗人无中生有的妙笔。②诗人把大小孤山比作美人,仿佛看见她们在照着镜子进行梳妆,还劝船上的商人不该轻佻,因为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了彭郎。饶有情趣。③“棹歌中流声抑扬”,诗人仿佛听到了江水声、棹歌声,那声音在耳边萦绕回荡。④“江平风软”,诗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徐徐微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