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的中华美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1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1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8846浏览:

【原文】
    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    】的中华美食,都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非遗”。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    】,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非遗”体现中国价值、承载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传播、广泛欣赏。【    】2019年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正如x-j-p总书记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问题】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至    穷兵黩武
    B.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至    穷兵黩武
    C.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止    兴师动众
    D.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止    兴师动众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B.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C.“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D.“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B.应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变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C.可以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已经变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因此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参考答案】
    17.【答案】B
    【解析】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诵,此处使用对象不当。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崭露头角: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合语境。
    “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后常接具体时间。“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为不及物动词,一般放在时间名词之后。
    穷兵黩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18.【答案】C
    【解析】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少了介词“与”。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D项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一句中“世界”前缺少介词“与”。
    19.【答案】A
    【解析】B项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应该”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应该说”一词不恰当:“变为”是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处不恰当,C项根据上文,主语应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项为推断句,与上文意思不吻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西村

    【原文】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

  •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原文】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周喜俊 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 赠从弟

    【原文】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 看不见的路

    【原文】 看不见的路 杨犁民 ①有些路,是作为人类的我们看不见的。 ②下过一场雨,地...

  • 宿新市徐公店

    【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