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1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1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8847浏览:

【原文】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4月1日,两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
    (节选自《历史上的今天》,2003年8月《人民网》)
    材料二: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并且国内精度达到2.5米。这是3月20日,在北斗航天集团挂牌仪式暨“北斗沙龙”论坛上,有关部门对外发布的。与会专家认为,北斗卫星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相融合,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发射16颗卫星,覆盖亚太区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已经启动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增强信息修正误差,实现米、分米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可以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是国内导航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同时阐明了北斗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是生产企业众多,有1000多家企业在生产同类型产品,芯片层面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产品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北斗产业园蜂拥而建,北斗成为圈钱圈地的名头。因此,他提出,北斗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信息产业转变,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
    (节选自李新玲《北斗导航2020年将实现全球覆盖》,2015年3月《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住、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援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国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北斗系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北斗系统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节选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2017年3月北斗网)
    材料四:
    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星”,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国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北斗导航系统不会止步于中国,它将专注于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的市场。并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比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将为自动驾驶汽车、农业和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提供更高级别的准确性。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以北斗系统为核心驱动力,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如今,中国北斗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国内双向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年全球组网完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与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此外,还将提供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国际搜救等服务。
    近些年来,北斗导航产业主要通过3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国家间双边和多边合作,尤其是与其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在系统层面的兼容互操作,基本上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0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达成兼容,这是北斗产业实现市场全球化的关键性基础。
    (节选自《北斗,你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0年1月新华社)
    【注】第55颗北斗卫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于4月4日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的高光时段。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计划于5月份发射。(2020年4月北斗网发布)

【问题】
    4.下列对“东方红一号”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历时近五年,终于在1970年4月成功发射。
    B.“东方红一号”的研发是从困难重重的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这“四样”阶段开始。
    C.“东方红一号”是在我国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场、借助“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
    D.“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发射,经历了“长征一号”的三级正常工作,又经历了与“长征一号”的正常分离,才准确进入运行轨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2020年5月我国将发射第55颗北斗卫星,届时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
    C.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的不断呈现,“北斗”也成为一些地方为圈钱圈地蜂拥而建的产业园的名头。
    D.北斗系统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的空间段、若干地面站构成的地面段和以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组成的用户段组成。
    6.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纪念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座谈会上,科技工作者肯定了“东方红一号”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奠基作用。请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为例,说一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6分)

【参考答案】
    4.【答案】B    【解析】(研发时间是从“组建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开始)
    5.【答案】B    【解析】(2019年12月16日发射成功的第23、24颗完成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
    6.【答案】示例1:
    (1)加强融合:注重与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手段相融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改变观念,注重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2分)
    (2)扩大应用:拓宽产品应用的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分)
    (3)开拓国际市场:中国的航天产业不会止步于中国,会由亚太地区逐步拓展到“一带一路”区域,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应用服务。(2分)
    示例2:
    (1)我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技术手段相融台。(2分)
    (2)航天产品开发企业要转变理念。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和服务。(2分)
    (3)我国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服务区域,开拓国际市场。(2分)
    示例3:(此示例为筒约模式,还需要有文本支撑)
    (1)走独立自主发展之路(或强调“有高精技术”)(2分)
    (2)学会融合发展;(2分)
    (3)勇于开拓市场。(2分)
    【解析】(6分。角度抓准、语言再精炼些也可以。关键词:技术,融合,开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西村

    【原文】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

  •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原文】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周喜俊 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 赠从弟

    【原文】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 看不见的路

    【原文】 看不见的路 杨犁民 ①有些路,是作为人类的我们看不见的。 ②下过一场雨,地...

  • 宿新市徐公店

    【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