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分别在于理之正逆。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以受拒其【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整理清厘、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那一套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
【问题】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B.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C.文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身上
D.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身上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物换星移 固执己见 白驹过隙 余风遗响
B.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余风遗文
C.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余风遗响
D.时过境迁 固执己见 白驹过隙 余风遗文
19.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
B.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确认其时代风貌,以明辨其历史地位
C.对后人来说,对传统文化就有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
D.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以明辨其时代风貌,以确认其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17.B(从前文来看,应先说“时代性”,再说“民族性”,排除A、D;从语意来看,强调“传统文化”,因此“在传统文化身上”应放在“表现”前作状语,排除C。)
18.C(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符合语境。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侧重思想观念不肯改变,与前面“与时俱进”相对照,符合语境。固执己见: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失。侧重停留的时间很短,符合语境。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等。余风遗文:传流下来的习气和文章。根据语境,“受拒”的应是“风气”和“影响”,故用“余风遗响”。)
19.D(画线句的语病主要是:①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前面;②搭配不当,“确认其时代风貌”“明辨期历史地位”均出现搭配不当,可调整为“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