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中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中,【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女红织绣技艺已纳入艺术与审美的范畴,具有手工技艺的造物之美,其审美品格与文人士大夫的文房器物【▲】。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荷包、围涎、喜帐、背扇【▲】,琳琅满目。其间具有东方神韵的“春光长寿”“蝶恋花”“凤穿牡丹”“鱼戏莲”等传统图案【▲】,(▲),德行忠孝、神话故事的纹样更诉说着深层的文化寓意。进入这一具有东方造物精神的手工艺世界,仿佛望见绣娘们专心致志、充溢人间情爱的劳作,在机械生产艺术复制品【▲】的当下颇有启示意义。
【问题】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期而遇 不一而足 栩栩如生 蔚然成风
B.殊途同归 铺天盖地 美轮美奂 大行其道
C.不期而遇 铺天盖地 美轮美奂 蔚然成风
D.殊途同归 不一而足 栩栩如生 大行其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B.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C.在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日常生活。
D.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女红织绣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B.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被寄托在传统图案上
C.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D.这些祈福、纳祥的纹样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参考答案】
17.D
18.D
19.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期而遇: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其来。此处是说刺绣与文房器物的同为艺术品,选用成语“殊途同归”。第二处,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多为贬义。此处是说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展出的女工作品,诸如荷包、围涎、喜帐、背扇等作品不止一种,而是很多,在结合横线后“琳琅满目”,选用成语“不一而足”。第三处,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根据横线前“传统图案”,选用成语“栩栩如生”。第四处,大行其道:新潮事物流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此处对机械复制品持否定态度,选用成语“大行其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同一主语的两个分句使用关联词,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主语后,“不仅”应放在主语“女工”后;二是搭配不当,“反应”与“生活”搭配不当,可将“反应”改为“反映”。再来看选项,A项,语序不当。同一主语的两个分句使用关联词,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主语后。B项,搭配不当。“反应”不能与“生活”搭配。C项,成分残缺。“在……同时”滥用,造成缺主语。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解答本题,注意前后主语一致性。A项,根据前文“具有东方神韵的传统图案栩栩如生”推知此处讲述的对象是传统图案,不是女红织绣,也不是祈福、纳祥的纹样,所以排除A和D两个选项。B项和C项的区别主要是句式不同:B项是被动句,主语是“美好愿望”;C项是主动句,主语是“这些图案”,而括号前句子的主语是“传统图案”,与其更衔接的应是C项。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