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谞,字士明,摧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日更新时间:2025年9月2日作者:未知文章ID:90828浏览:

【原文】
    裴谞,字士明,摧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葳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酷(què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徙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13.把取文中圆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诏。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参考答案】
    10.A
    11.C
    12.D
    13.(1)史思明从前担任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感激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听说裴谞名声,派遣骑兵根据裴谞的行迹找到他,非常高兴。
    (2)裴谞痛恨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举止沉稳而不急躁。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肃宗设宴召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谈论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恨他,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就来敲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村行

    【原文】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

  •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原文】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

  • 途中见杏花

    【原文】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

  •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原文】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

  •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原文】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

  • 长安月夜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原文】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