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此诗是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②双属玉: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此名称。
【问题】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8、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7、C
18、《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之情。(2分)黄庭坚“俯仰之间”一句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读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2分)
【诗意赏析】
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于元丰三年(1080)秋,自汴京归江南,赴吉州太和县任县令。途经安徽贵池,遇风雨,在池口镇逗留三天,写了这首清新有味的七律。
首联写小城风雨,颔联写飞鸟,颈联写见人收网而自己“不羡鱼”,尾联作结,感叹时光匆匆,抒写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前四句写景写物写别人,后四句写“箭来收网”是为了凸显“我不羡鱼”;叹时光易逝是为了传达“暮读残书”这一行为中所掩藏的诗人心境:不能更有所作为,那还是向往对着暮窗自由自在读书的生活吧。抱负难以实现的抑郁之情、欲归隐生活的恬淡闲适之情,表达得曲折有致。
写景极具特点。孤城风雨,菜蔬度日,看似清寒,实为不加藻饰的淡雅朴素与宁静。只有在这种氟围中,才能感受“身闲心苦”的独特况味:诗人志大才高,而只能做个闲散无权的学官,现实政治不欣赏自己:不愿屈身事人,渴望归田,但追于生计,又不得不折腰为官。种种心事,只有借天地闻自由飞翔的“春锄”(白鹭)来传达——“身闲心苦”的又岂止是它?抒情就水到渠成了,不独淡泊的胸襟飒然而现,而且“俯仰之间”给人几分哲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