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根脉和生命力,城市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引领与支撑。在当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构成的宏观背景下,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工作遇到了【 】的困境。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高楼大厦如【 】般拔地而起。人们发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全是大同小异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宽马路、大广场,很多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屡遭破坏。( )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规划公示与实施阶段的不透明等现象比比皆是。公众【 】过低导致规划项目往往是政府、企业一头热,未能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生活、文化需求。此外,还有政府重速度、轻质量以及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一政府一规划”、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层出不穷。这其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因自身利益所做的【 】,也不乏因商业利益驱使带来的过度建设、重复建设。
【问题】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B.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C.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D.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所未有 鳞次栉比 参与感 干扰
B.亘古未有 雨后春笋 参与感 干预
C.亘古未有 鳞次栉比 参与度 干扰
D.前所未有 雨后春笋 参与度 干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究其原因,古建筑的受伤与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B.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名片,为何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变得格格不入?
C.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D.究其原因,大都是以发展为名。
【参考答案】
17.C
【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具有……为基本特征”句式杂糅,应改为“以……为基本特征”;“城乡一体……和谐发展”语序不当,应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A项主宾搭配不当,语序不当;B项句式杂糅,语序不当;D项结构混乱,应去掉“具有”一词。】
18.D
【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亘古未有: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强调的时间跨度较大。“前所未有”语气比“亘古未有”轻,适用范围比“亘古未有”广。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而集中,排列整齐。不能用于“高楼大厦如鳞次栉比般”的语境。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参与感:指参与的情绪。语段强调参与的程度低,不符合语境。参与度:指参与的程度。干扰:扰乱;打扰。程度低,不够贴合语境。干预:指过问或参与。语段的主语为“政府”,使用正确。】
19.A
【统观整个语段,填入的句子应是一个过渡句,它承接上文讲述的内容,即古建筑屡遭破坏,并引出下文的内容,即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所填句子应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