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努力追踪改革启动前后十年间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7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7日作者:未知文章ID:91337浏览:

【原文】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努力追踪改革启动前后十年间的历史进程,【既表现出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也显示出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全书第一部叙写的是“文革”末期中国农村的困境——集体主义生产方式差不多走到绝境,“抓革命,促生产”的管控已成【    】,农村社会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这也就【    】着改革的必然到来,所以第二部便有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先富起来的农民办小企业的新气象。随后的第三部则展现了改革从乡村向城市的扩展。看得出来,路遥对改革进程的把握相当准确,对叙事节奏的掌控也颇为【    】,把纷繁复杂的改革进程纳入【    】的叙事序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逐步展开。透过路遥极富感情魅力的笔触,(    ),因而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自由,由此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命运,也使整个中国社会出现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局面。

【问题】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既显示出极富深度和广度的历史洞察力,也表现出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
    B.既显示出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也表现出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
    C.既表现出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才力,也显示出极富深度和广度的历史洞察力。
    D.既显示出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也表现出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才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强弩之末    预判    确切    井然有序
    B.强弩之末    预示    恰切    井然有序
    C.日薄西山    预示    恰切    井井有条
    D.日薄西山    预判    确切    井井有条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使读者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改革确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B.读者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改革确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C.使读者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改革确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D.读者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改革确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参考答案】
    17.D(“张力”本意是指收缩性,引申到文学艺术方面就是指其艺术内涵的覆盖面广,具有生命力,具有收缩性。这个词语形容文学作品,在这里拿来形容路遥不合适,排除A.B。此句是总说,后文先讲历史洞察力,排除C)
    18.B(①“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日薄西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此处和“成”搭配的只能是“强弩之末”。②“预示”预先显示,“预判”预先判断,此处突出显示之意,用“预示”更合语境。③“恰切”恰当而且贴切,“确切”准确、恰当,此处强调对节奏的把握贴切,故用“恰切”。④“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井然有序”指的是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此处强调序列,应用“井然有序”。)
    19.D(“感同身受”指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设身处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此处应用“感同身受”,A.B用词不当;“使”会造成句子主语残缺,C项错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道间即事

    【原文】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

  • 登太白峰

    【原文】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

  • 闲望

    【原文】 闲望 吴融【注】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

  • 越女词(其三)

    【原文】 越女词(其三) 李白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 登余干古县城

    【原文】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

  • 题韩干马图(节选)

    【原文】 题韩干马图①(节选) 张耒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②方。 两髯执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