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乙】穆公亡马

作者:未知文章ID:25213浏览:

【原文】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乙】
    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亡马,岐下②野人③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④,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⑤以归。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岐下:岐山脚下。岐,山名,在陕西境内。③野人:这里指农民。④椎锋争死:拿着锐利的武器以死相救。⑤晋侯:指晋惠公夷吾。

【问题】
    8.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B.秦穆公【亡】马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饮】之酒    中军置酒【饮】归客
    D.其后穆公【伐】晋    齐师【伐】我
    9.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君子不以畜害人”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皆以美于徐公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吏逐得,欲法之。
    译文:▲
    11.用(/)为乙文中话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
    12.【甲】文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的原因是“▲”;【乙】文中“穆公为晋所困”,最后得以“获晋侯以归”,这正说明了【甲】文中“▲”的道理。(2分)
    13.读完【乙】文,秦穆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答:▲

【参考答案】
    8.B(2分)
    9.D(2分)
    10.官吏追捕他们,捉到后要绳之以法(或按照法律惩处他们)。(2分)
    11.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2分)
    12.天时不如地利(1分)(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得分)得道者多助(1分)
    13.宽容大度,有爱民之心(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减字木兰花·琴

    【原文】 减字木兰花琴 [宋]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

  • 宿洞霄宫①

    【原文】 宿洞霄宫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

  • 寻春

    【原文】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

  • [双调]折桂令·九日

    【原文】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

  •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原文】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许浑 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 一尊酒尽青山...

  • 好事近·梦中作

    【原文】 好事近 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