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琴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9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作者:高濂文章ID:30051浏览:

【原文】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①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②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②,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③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②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④有等务④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⑤悠扬之妙,操多散声⑥,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⑦,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有删改)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2分)
    23.第2段中作者认为要达到“雅”的境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2分)
    ⑴【    】
    ⑵【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4.第3段中的“运指而不运意”所指的是一种【    】现象。(2分)
    25.文中多用对比,请具体说明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3分)
    26.你对文中“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这句话有何评价?(3分)
    22、知琴者,以雅音为正。(2分)
    23、⑴弹琴指法要分明。⑵要有德行和才能。(2分)
    24、只是弹奏音乐的外在的旋律,而对于音乐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却不甚了解,并无法体现出来。(2分)
    25、(评分标准:文中的主要对比是古人鼓琴和今人鼓琴1分;结合文章具体展开1分;所起作用1分。)
    26、对本句话应有辩证的认识:一。指出“今日之俗弹”的弊端,即一味地求变而流于肤浅,从而提出音乐艺术要重视修身养性和要表达真性情。从这点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二。全然否定“伶人”或是一味地强调“法古”也是有一定偏颇的。(3分)
 

顶一下
3
30%
踩一下
7
7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