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1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5日作者:未知文章ID:30096浏览:

【原文】
    欧阳修
    修(欧阳修)始在滁州,号□□,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卷三0P10380)

【问题】
    1.修始在徐州,号□□,晚更号六一居士
    2.写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章止于润身(    )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其平居教他子弟(    )
    3.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    】
    (2)【    】
    (3)【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译文: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译文:
    5.欧阳修为官从政的原则是□和□。

【参考答案】
    1.醉翁。
    2.“止”释为“只,仅”;“狱”释为“罪”或“案件”;“平居”就是“平时”的意思。
    3.划线部分可以从“犹”、“而”这两个词来断分,三个句子是“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4.“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一句,重点要理解“烛”、“治”、“废”三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烛”名词活用为动词,释为“点上蜡烛”;“治”的宾语是“官书”,应释为“处理”;“废”有“废弃、停止”之意,这里应释为“停下来”。这一句译为“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第二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重点要理解“恨”的意思。“恨”在古汉语中表示“遗憾、不满意”,不表示“仇恨、怀恨”。这一句译为“(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5.从欧阳修回答别人的问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这段话分为两部分,一是什么叫“宽”,一是什么叫“简”,这正是他的从政原则。本题答案为“宽”和“简”。
    参考译文: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之初,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他禀性刚烈强劲,见义勇为,即使明知前面有危险,也会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再三被放逐,以致颠沛流离,但仍然意气自如,初衷不改。被贬夷陵时,没有自我消遣的办法,于是就拿来前任的旧案卷,反复审视发现颠倒是非错判误判的情况不可胜数,于是仰天长叹道:“荒凉偏僻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怨案之多就可想而知了。”从此,审理刑事案件时不敢再有大意。会见读书人时,也是只谈政事,不谈文章。他认为文章只能使自身受滋润,而政事却牵涉身外之物。欧阳修曾担任好几个州的地方长官,他不求政绩,不求声誉。为政宽缓简便,不骚扰百姓,所以他所到的地方,百姓都觉得很便利。有人问:“为政宽缓简便,事情却不荒废松弛,这是什么缘故呢?”欧阳修回答说:“以放纵为宽缓,以疏略为简便,那么政事就会荒废松弛,百姓也会受其害。我所说的宽缓,是指不对百姓苛刻催迫;我所说的简便,是指办事不繁琐罢了。”欧阳修早年丧父,母亲曾对他说:“你父亲为官时,常常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为什么叹气,他说:‘这是个将判死刑的案件,我试图保全他的性命,却不能办到。’我问:‘性命可以设法保住吗?’他回答说:‘(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我经常为百姓求生路,他们尚且免不了一死,世上的许多官吏是却常常是想让他们去死呀。’他平时常用这些话教诲他的弟子,连我都熟记在心了。”欧阳修听后一生都奉行父亲的教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白云先生传

    【原文】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

  • 班超

    【原文】 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

  • 《论语》选段

    【原文】 《论语》选段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