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事略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22日作者:王士祯?文章ID:30355浏览:

【原文】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籍焉,称琅琊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琊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琊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问题和参考答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    霁:明朗
    B.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    式:榜样
    D.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    以:凭借
    答案D
    解析D.“以”是“因为”的意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颍川公卒,哀毁如礼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答案C
    解析A.第二句不能说明“乐善好施”;B.第一句不能说明“讲究孝道”;D.第二句不能说明“乐善好施”,“慷慨”一词古今异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琊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琊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颍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答案C
    解析C.“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说法错误。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译文:
    (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译文:
    (3)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译文:
    答案(1)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解析(1)句中注意“植”“哺”等词语的解释,“于其下”是介词结构后置。(2)句中注意“走”“报”的解释。(3)句中“孝友”应解释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参考译文】
    山人(我)名士祯,姓王,字子真,是青州诸城人。?
    始祖名责迁,定居在济南新城,人称琅琊公。后来为躲避战乱居住在新城的曹村,给某一个大户人家当雇工劳动。一天,大风作起,天气阴暗,有一个女子突然从天空落下,停了好久,天放晴了,公在尘土中得到这个女子。她说是诸城县姓初人家的女儿。早晨起来取火,不知不觉到了这个地方。当时公没有妻子,独自一人居住,女子年龄十八九岁,主人认为这是天作之合,于是让他们结为夫妻。?
    二世祖名伍,好做善事,人称善人公。是琅琊公的第五子,善人公最小,生性醇厚、谨慎,侍奉父母和兄长甚得他们欢心,特别喜欢施舍。每年勤力治理家庭,按人口数量供给粮食,剩下的全部用来赈济乡里贫穷、匮乏的人。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那些饥饿的人按次序接受粥,在槐树下编织斗笠,像这样的事情很多。乡里的人称他为“王菩萨”,称他的家为“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叫麟明,曾经在颍川王府做教授,人称颍川公。颍川公是善人公的次子,生下来就机警、聪明、记忆力强,什么书都看,十四岁补任博士弟子员,每次考试总是第一名。多次困于考场,后来按惯例参加乡里选拔,在永平郡做司训,鼓励学习,提倡好的品行,成为很多读书人的榜样。最后调任颍川王府教授。到了以后,生病了,一年后就病死了。人物传记称颍川公内心廉洁,品行美好,人品醇厚。侍奉祖父琅琊公极孝顺,在家里对待各个兄弟,心地淳厚。?
    高祖叫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去世以后,悲伤过度损伤身体合乎礼度。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被授予户部一职。当权的人认为他有才能,提拔职位做佥事,把守云中。(高祖)刚强正直奉公守法,军民信赖他,不久,晋升为参议,把守上谷。分条陈述列举上谷决策十二件,全部符合实情。因为违背当权人的心意,调职到贵阳。丁巳年,肃皇翻新三座大殿,求取大木,置办珍贵的竹子,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忠勤公深入那险要之地,冒着大风、瘴疠,因勤于事务劳累而死。皇上听说这件事,特意恩赐、抚恤,皇帝派人祭葬。壬戌秋,三座大殿建成,凭借忠勤公以前的政绩,皇帝下诏赠太仆寺少卿一职。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侍奉三位继母常氏、岳氏、卢氏,像亲生母亲一样。两个弟弟早死,抚养他们的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居住在乡里,谦恭退让,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遇事情绪激昂,不躲避风险。死之时,没有一句话涉及家事。宗庙写有祭文,有“忠勤报国”的赞扬,所以称他为忠勤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