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年为刺史(两首)①
[唐]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②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③。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注释〗①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这两首诗是他离任时所作。②甘棠:周文王之子召伯有政德,传说他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后人追思他,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③饮冰食蘖(niè):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古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①;鱼藏于泉,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用为鉴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末:树梢。②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谓祸福不是注定的,全由人们招引自取。
【问题】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岂有思人【不】
(2)皆由贪饵【故】也
(3)卿等【宜】思此语
8.白居易从天竺山取走两片山石,离任时感到【 】,认为伤害了自己的“【 】”(填该诗中的两个字),没有做到如唐太宗所说的“【 】”(填上面古文中的三个字)。(3分)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11.唐太宗和近臣说理,用了【 】和【 】的手法,意在鉴诫近臣们不要“【 】”(填上面古文中的一个字)。(3分)
【参考答案】
7.(3分)(1)通“否”,句末语气词,表发问
(2)缘故,原因
(3)应该
8.(3分)惭愧、后悔;清白;蹈公清(每空1分)
9.(2分)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一处1分)
10.(3分)然而那些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
11.(3分)类比 引用 贪(每空1分)
附译文: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古人说:‘鸟栖息在树林里,还担心树木不够高,又在树梢上筑巢;鱼潜藏在泉水里,还担心水不够深,又在洞窟下做穴。但是它们仍然被人捕获,这都是因为贪食诱饵的缘故啊。’现在臣子接受任命,身居高位,享有厚禄,应当做事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的原则,那么就不会有灾难,能长久保持富贵。古人说:‘祸福不是注定的,全由人们招引自取。’然而那些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该思考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