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谈古诗

发布时间:2019年4月10日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7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135浏览:

【原文】
    众说纷纭谈古诗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问题】
    1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3分)
    13.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4分)
    14.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3分)
    15.结合本文和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联系你学习古诗词的经历,谈谈你对“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问题的看法。(4分)
    【资料链接】:爱上评论·诗词大会粉丝团成员留言
    网友“似水在流年”: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根和标识!
    网友“夏有”:理解古典诗词,融到自我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这次大赛为此做出了努力。
    网友“小陈”:《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适合全家观看的节目,如果能形成全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氛围,是乐事一桩;如果成了考孩子、徒羡慕,则可能会给孩子们形成阴影。希望大家善用资源,让诗文带来好心情。
    复旦附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参考答案】
    12.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只止于背诵,还应用心感受并发扬传承诗意之美。
    (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3.(1)文章第一段举了广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一例子,引出本文探讨“何为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话题。
    (2)文章第五段列举了“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一系列节目受到关注及热评的例子,突出了节目对唤起当代人们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将“诗词大会”这一节目的积极意义和比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对比,引出下文探讨的话题:中国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内容2分,结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着眼于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基于自身的学习体验,思考较深入、全面。(5分)
    示例一: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传统,更有着典雅的语言,优美的韵律,真挚的情思。品读古诗词,我们不单要背诵,还要用心去感受它的诗意美,因为这能让我们更有书卷气也能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第二层:能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基于自身的学习体验,思考面较窄。(4-3分)
    示例二: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积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学习古诗词,我们不单要背诵,还要感受它的诗意美,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第三层:只转述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或只谈自身的学习体验,缺乏思考。(2-1分)
    示例三: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积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示例四:学习古诗词,我们不单要背诵,还要正确书写,多读多记多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