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白塔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5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40672浏览:

【原文】
    扬州瘦西湖白塔
    ①扬州白塔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
    ②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还是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③传说是无稽的,瘦西湖白塔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喇嘛塔,原属藏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来,渐行全国。现在的扬州白塔,乃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
    ④《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州的白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中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廓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白塔瘦长,这样扬州的白塔更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佛教偈语。八个转角处作重层小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塔的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月份,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⑤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据360“百科”而编撰)

【问题】
    15.文章开头叙写“一夜造白塔”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分)
    ▲
    16文章第④段运用最多的又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
    17.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填空。(4分)

比较项目
北海白塔
扬州白塔
塔制
寺庙塔
 
整体造型
肚大头细
轮廓秀美,身子缩小,相轮瘦长
高度
 
27.5米
塔座
 
砖雕的束腰须弥座
风格
厚重工稳
 
    18.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曾经比较北京园林与苏州园林的色彩:“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品读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请你谈一谈为什么北京之景具有“雄壮之气”,而南方之景具有“窈窕气质”?(4分)
    ▲

【参考答案】
    15.叙写传说巧妙的引出了本文说明的对象,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意思接近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6.作比较说明。通过比较,清晰的说明了扬州白塔和北海白塔的异同之处。(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17.园林塔
    高35.9米
    折角式的须弥座
    比例秀匀,玉立亭亭
    (每个空1分,共4分。)
    18.北京为帝都,北京之景处处都要显示皇权至上,威严无比,所以造型要“雄壮”,色彩要鲜艳、富丽堂皇;扬州、苏州等南方是富庶之地,南方之景大都是私人宅院、园林,追求的往往是闲适、高雅、自然,所以造型要“柔秀”,色彩要淡雅。(每个要点各2分,共4分。)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