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4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241浏览:

【原文】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问题】
    (1)两文的作者分别是【    】和【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4)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能谤讥于市朝
    B.相与步于中庭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甲】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6)【甲】文为了表现口技者技艺之善,【乙】文为了表现潭水之清,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
    (1)林嗣环,柳宗元
    (2)打哈欠,伸懒腰
    大约
    (3)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4)C
    (5)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参考译文:
    【甲】京城中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家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只听到屏风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听到远远的巷子里一阵狗叫声,随即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紧接着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送严士元 芙蓉楼送辛渐

    【原文】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 溪居

    【原文】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①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

  • 春日书事 春日

    【原文】 春日书事 张耒 虫飞丝堕两悠扬, 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 数棂...

  • 晚春

    【原文】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

  • 乡村四月 山雨

    【原文】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