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4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5060浏览:

【原文】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jie④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jie:同“洁”。

【问题】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
    (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
    (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3分)
    13.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4分)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参考答案】
    10.C
    11.B
    12.(1)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
    (2)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13.文中每种动物都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但却被人类利用而被捕捉;链接材料是指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因此我们人类要做到:
    ①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随心所欲地滥杀,要善待小动物,特别是濒危的野生动物;
    ②要合理利用自然,也要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反对不顾后果的乱砍滥伐等行为;
    ③利用改造自然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反对只顾眼前利益肆意开发行为,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
    ④完善有关大自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监察部门,发动群众一起保护大自然。
    译文: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米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麋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麋经过的地方,麋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顶一下
3
60%
踩一下
2
4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暮过山村

    【原文】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

  • 行舟值早雾

    【原文】 行舟值早雾 伏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

  • 西郊落花歌

    【原文】 西郊落花歌 清代 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

  • 清江曲

    【原文】 清江曲 苏庠① 属玉②双飞水满塘,菰蒲③深处浴鸳鸯。 白蘋满棹归来晚,秋...

  • 24.(10分)请你对下面一首词作中的景物进行

    【问题】 24.(10分)请你对下面一首词作中的景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

  • 10.(2分)联系《孙权劝学》,说说吕蒙给你留

    【问题】 10.(2分)联系《孙权劝学》,说说吕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