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线思维

发布时间:2021年3月16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作者:未知文章ID:47266浏览:

【原文】
    顶线思维
    ①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正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冲撞,这种力量便是顶线。所谓顶线,这里指人类欲望的顶线,即某种期望达到的目的。[甲]
    ②只有控制住顶线,才能守得住底线。
    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缺乏顶线思维的人往往放任顶线,被顶线牢牢控制,变成顶线的奴隶,最终上演了一个个人间悲剧。
    ④有顶线思维的人,知足常乐。他们深知自己真正所需,洞察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因而能够从容控制顶线,进而牢牢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
    ⑤东晋名将陶侃曾做过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位下属送了一坛腌鱼给他,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贫穷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腌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已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回信,愧疚万分。他从此坚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乙]
    ⑥【欲望的顶线,既是每个人前进的不绝动力,也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力量。当然,欲望的顶线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
    ⑦渴望高处的阳光,祈求奇迹与辉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顶线。[丙]倘若在追求顶线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底线方能成功之时,你是选择洁身自好,坚守底线?还是选择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顶线?
    ⑧[丁]有顶线思维的人,知止不殆。他们面对顶线的情感,始终心怀底线,坚守底线,克服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从而能够牢牢把握顶线。他们立于天地之间,上有顶线,下有底线,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社会。

【问题】
    14.“严控顶线,从而坚守底线,始终廉洁为官。”这句在原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5.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在说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议论人类欲望的顶线。作者认为只有控制住顶线,才能守得住底线。有顶线思维的人,知止不殆。他们面对顶线的情感,始终心怀底线,坚守底线,克服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从而能够牢牢把握顶线。他们立于天地之间,上有顶线,下有底线,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社会。
    【解答】(1)本题考查语句的位置。第⑤段举陶侃母亲退回他送的腌鱼,告诉他做官要清廉的例子,和“严控顶线,从而坚守底线,始终廉洁为官。”相照应。
    故选:B。
    (2)“欲望的顶线,既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力量。”阐述了“欲望的顶线”的正面作用,它可以促使人前进。“欲望的顶线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阐述了“欲望的顶线”的正面,指出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句话通过对“欲望的顶线”的辩证认识,引出下文对如何进行“理智的调控与节制”的讨论。
    答案:
    (1)B
    (2)这句话阐述了“欲望的顶线”的正反面,一方面它可以促使人前进,另一方面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句话通过对“欲望的顶线”的辩证认识,引出下文对如何进行“理智的调控与节制”的讨论。
    【点评】分析文中画线句作用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橘诗

    【原文】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

  • 独不见

    【原文】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

  • 清平乐

    【原文】 清平乐[注] 元 元好问 溪头来去。坐卧沿溪树,管甚人间无著处。已被白云留...

  • 途中见杏花

    【原文】 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

  • 苏幕遮

    【原文】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 天接水。...

  • 西楼

    【原文】 西楼① 曾巩(宋)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