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牧民》曰:“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其中

发布时间:2021年7月6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49744浏览:

【原文】
    《管子·牧民》曰:“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其中,“四维”指的是礼、义、廉、耻。“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危,廉绝则国覆,耻绝则国灭。国家顺应礼制法度才能使父母兄弟妻子各得其所,才能使社会关系稳固。抛弃礼,社会发展将失去平衡。
    近些年来,社交礼仪、家礼、开笔礼、婚礼等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婚礼,中西合璧,花样繁多。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一部现行的官修礼仪文本如《汉仪》《大唐开元礼》般让人们参考或效仿,以至于很多礼仪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甚至成了娱乐、哗众取宠的噱头。
    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礼记》将之视为“礼之本”。古代国君在迎娶夫人的求婚辞中写道:“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除传宗接代以外,婚礼更多表达的是夫妇一体、相扶相携、尊卑等同的含义。婚礼仪式中“御布对席”“合卺而饮”“共牢而食”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古代婚礼中还有“拜见公婆”这一礼节,即新娘要在婚后的第二天向公公婆婆见礼,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由此可见,婚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场正视夫妻关系的启蒙教育。然而,在现代社会,如此神圣庄严的时刻竟被一些人视为儿戏,甚至演绎为一场闹剧。尤其表现在那些荒唐而野蛮的闹婚陋习方面,闹公婆,闹新郎,闹新娘,手段粗俗卑劣,甚至威胁到当事人生命安全。
    礼仪等同于文明。中国庞大的礼仪系统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块历史丰碑。每一种礼仪都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周代时始制定礼制,这一时期制定了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相之礼,到后来才延伸出士人之礼。从孔子以仁释礼开始,经过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政府和官员几番做出“礼下庶人”的尝试,专门制定了“庶人之礼”供民间通用,但均未得到普及。主要原因是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阶层予以阻挠。具体而言,礼仪和礼制是门阀贵族彰显身份、维护特权的工具,根据等级品阶的不同,他们所穿的服装的样式、所用的器物、乘坐的车辇等各不相同,庶人用礼,损害到贵族阶层的威仪和利益。甚至有些官员认为,庶人只可施用刑罚。所以,老百姓通用的大都是流传于民间、不完全符合礼制规范、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礼俗”。历史发展到今天,等级制度和等级差别趋于模糊,官员亦是百姓,百姓亦可为官,“礼”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品。普通百姓行“礼”不再受诸多限制,只要有意愿,皆可以“礼”修身。可以说,“礼”具备了普遍应用的条件,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情况下,对“礼俗”进行引导和提升,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摘编自李文娟《礼仪非儿戏》)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义、廉、耻构成“四维”,它们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其中,礼是最重要的。国家推行礼制法度,才可能强大起来。
    B.以礼制法度治理国家,这是家庭成员各得其所、社会关系保持稳固的重要前提,关系到社会的平衡发展,应给予高度重视。
    C.本文作者认为官修礼仪文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应模仿《汉仪》《大唐开元礼》出一本官修礼仪文本,供人们参考、效仿。
    D.由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和贵族阶层阻挠,我国多个封建王朝做出的“礼下庶人”的尝试均未成功,“庶人之礼”未能普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中引用古代国君求婚辞中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国君求婚的礼仪,论证了我国古代重视婚礼的观点。
    B.第三段先指明婚礼的重要性,再论述古代对婚礼仪式的态度,接着批判现代社会中存在着的闹婚陋习。
    C.第四段通过阐述古代礼仪、礼俗的相关情况,论证礼仪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
    D.文章论证礼仪,思接古今,论据充分,既让读者对古代礼仪有所了解,也引导读者反思当下礼仪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代开制定礼仪制度之先河,为后世礼仪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周代的礼仪制度适用的对象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士人。
    B.在古代中国,门阀贵族的等级品阶越高,他们的服装样式、所用器物等就越高级。门阀贵族能借助礼仪和礼制彰显身份、维护特权。
    C.在古代中国,百姓通用的不是礼仪和礼制,而是“礼俗”,“礼俗”虽不完全符合礼制规范,但适合百姓的生活方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D.在当今中国,“礼”具备了普遍应用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用“礼”修身,而民间的“礼俗”有待引导和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答案】
    1.B
    A.“其中,礼是最重要的”属主观臆测,于文无据。C.“模仿《汉仪》《大唐开元礼》”无中生有。文章说我国现在需要像《汉仪》《大唐开元礼》一样能让人们参考或效仿的官修礼仪文本,但怎样编撰官修礼仪文本,文章并未提及。D.原因不全面。“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和贵族阶层阻挠”只是主要原因。
    2.C
    第四段中关于古代礼仪、礼俗的相关情况的阐述,并不能“论证礼仪暗含着对道德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
    3.A
    “下至士人”理解错误。根据文意,士人之礼并非产生于周代,而是在周代以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绝句

    【原文】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

  • 满江红·小住京华

    【原文】 满江红 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

  • 放船

    【原文】 放船【注】 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 青惜...

  • 好事近·渔父词

    【原文】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

  • 钓鱼湾

    【原文】 钓鱼湾 锗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漂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

  • 台城

    【原文】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