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修吕仙亭记
清朝·吴敏树
岳州城南吕仙之亭,当南津港口。古所称邕湖者,水反入①为邕。城东南诸山之水,自南津西北趋湖,湖水起,则东南入山,尽十余里皆湖也。故山水之胜,亭兼得之。由亭中以望,凡岳阳楼所见,无弗同者,而青苍秀映之状,幽赏者又宜之。至于为月夜泛舟之游,无风波卒然之恐,唯亭下可也。
唐张说为岳州刺史,与宾僚游燕,多在南楼及邕湖上寺,见其诗中,南楼即岳阳也。寺今尚存,而亭踞其左阜稍前,相去才数百步,寺之胜已移于亭矣。然岳阳楼之居城近,自唐以来,名贤学士,皆登而赋诗其上,播于古今,盛矣。亭之兴后于楼,其去城且三里,四方之客过郡,既登楼,莫亭之问,以此不若楼之有名天下。而基高以敞,亦复其上为楼,有连房容饮席及卧宿,逾于岳阳;而远市嚣,少杂游,亦处地之善也。吕仙者,世所传洞宾仙人,一号纯阳子,唐末人,其踪迹故事,在岳州者颇多,盖尝有《三醉》之诗,故岳阳楼塑其仙像。又有城南遇老树精之语,则此亭所为作。按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城南白鹤山有吕仙亭,亭之始自宋时也,后乃增大之云。
余自少时性乐放远,入郡多寓亭下。近更兵乱,亭毁矣,道士李智亮募赀而复之。智亮有才能,楼加其层,广亦过旧,亭廊旁廓,历岁克成,以余之夙于此也,求为之记。
余惟神仙之事茫哉,孰从而知之?扬子云曰:“仙者,无以为也。有与无,非问也。”秦汉之君,以求仙荒游,卒无所遇;唐士大夫喜饵金石②,多为药误。小说载唐时仙者甚多,皆妄陋无称,而纯阳氏之名,独雅而著。余观张说岳州诸诗,屡有言神仙者。时未有纯阳氏,而岳之湖上,固传有仙人往来之语矣,非得隐人高士,出没江湖间,人乃目之为仙与?抑湖上诸山,磊磊浮波面,若近而远,令人有海上蓬莱之思乎?盖神仙不可学,而意亦不能无之。若山川奇异幽远之乡,使出世之士俯仰其间,必将有恍惚从之者。果有与无,俱不足论也。
余昔在亭,见老张道人者,炼形③最久,能以气自动其两耳,后竟以老死。而其徒方东谷者,不学为仙,独能饮酒,余至则与之皆醉。吾闻吕仙仙于酒者,今智亮其为仙耶?为酒耶?余虽老,不喜入城,犹愿得游处其下,如往时也。
(清朝·吴敏树《新修吕仙亭记》)
注释:①水反入:流入湖里的水回流。②金石:即金丹,古人用丹砂炼成的丹药。③炼形:以吐纳呼吸等修仙方法锻炼身体。
【问题】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风波卒然之恐 卒然:突然。卒,通“猝”
B.而亭踞其左阜稍前 左阜:左边的土山
C.近更兵乱,亭毁矣 更:又
D.吾闻吕仙仙于酒者 仙:成仙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湖水起,则东南入山 余至则与之皆醉
B.故岳阳楼塑其仙像 今智亮其为仙耶
C.幽赏者又宜之 仙者,无以为也
D.寺之胜已移于亭矣 以此不若楼之有名天下
8.下列语句括号里补出的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张说为岳州刺史,与宾僚游(于)燕
B.而(其)远市嚣,少杂游,亦处地之善也
C.以余之夙于此也,求(余)为之记
D.以求仙荒游,(而)卒无所遇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岳州城东南几座山的水,从南津港口向西北流入湖中,湖面增高,水又向东南返流入山间,水面扩大到吕仙亭下,使其兼有山水美景。
B.吕仙亭因传说中的神仙吕洞宾而得名,亭始建于宋代,后来规模不断扩大。亭的建造晚于岳阳楼,离城也较远,因而不如岳阳楼出名。
C.作者认为神仙是不足论的,小说的有关记载是荒诞的,人们心里相信有神仙,于是就把一些隐士误作神仙,把湖水上的岛屿误为仙岛。
D.张道人与他的徒弟方东谷,一个好修仙,一个好喝酒,两人都没有成仙。作者认为张道人修仙的方法不正确,应该像方东谷一样喝酒。
【参考答案】
6.C.(更:经历)
7.A.(A.则:两处均表承接,就。B.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C.者:指代性助词,……的人;助词,表停顿。D.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表停顿,取消句子独立性)。
8.A.(游燕:即游宴,游玩娱乐;这里没有省略成分)。
9.D.(“作者认为张道人修仙的方法不正确,应该像方东谷一样喝酒”,文中无根据)。
【文言文参考译文】
岳阳城南吕仙亭,正对南津港口。古代所说的邕湖,是湖水回流因而称“邕”。城东南几座山上的水,从南津西北流入湖里,湖水涨,又从东南流入山间,全部十多里远地方都是湖水了。所以山水的美景,吕仙亭兼而有之。从亭中远望,凡是岳阳楼所看到的景物,全能看到,青苍秀美的景色,又非常适合赏幽的人观看。至于在月夜划船游览,没有风波乍起的恐惧。只有亭下可以。
唐代张说做岳州的刺史,和宾客同僚游乐,多在南楼和邕湖上的寺院,(这些事情)在他的诗中看到,南楼就是岳阳楼。寺院现在还存在,而亭子坐落在它左边土山稍往前的地方,相距才几百步,寺的美景已转移到亭子这里了。然而岳阳楼坐落在城附近,从唐以来,名贤学士,都登楼并在上面写诗,流传到现在,太兴盛了。亭子的兴建比楼晚,它距离城将近三里远,四方的客人经过郡,登楼之后,没人访问亭子,因此亭子不如岳阳楼在天下有名。而且岳阳楼地基高并且宽敞,又在它的上面建楼,有相连的房屋容纳人吃饭饮酒和住宿,超过岳阳;而且远离城市的喧嚣,很少有闲杂之人游览,也是因为所处的地方好啊。吕仙,是世人所传吕洞宾仙人,一号纯阳子,唐末人,他的踪迹旧事,在岳州很多,大概曾经有《三醉》的诗,所以在岳阳楼塑造了他的塑像。又有城南遇老树精的诗句,这亭子是为他而建造。据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有城南白鹤山有吕仙亭,亭是在宋代开始建造,以后不断扩建的记载。
我从小性格喜欢放达任性,到巴陵郡(今岳阳)多住在亭下。近来经过战乱,亭子毁坏了,道士李知亮募集资财修复它。智亮有才能,增加了楼层,规模也超过了过去,亭子的走廊向旁边扩展,经过一年终于建成。因为我往日到过这里,知亮求我给新亭做记。
余只是对神仙的事一无所知,从谁那里了解它呢?扬子云说:“神仙,不能用来做什么。有和无,不要考问了。”秦汉的国君,因求仙到处游历,最终也没有遇到神仙;唐代士大夫喜欢服用金石之药,多被药所遗误。小说记载唐朝时候成仙的人特别多,都是荒诞鄙陋,不可称述,而纯阳氏的名字,唯有他的名字文雅而著名。我看张说岳州的诸诗,屡次有提到神仙的。当时没有纯阳氏,而岳之湖上,本来就有仙人往来的传说。是不是隐居的人士出没在江湖之中,人们看到他们认为他们是神仙呢?或者是湖上诸山,石头堆集浮在水面,好像近却又很远,让人有海上蓬莱的联想呢?大概神仙不可学,而心里又不能没有它。像山川奇异遥远的乡间,让脱离世间束缚的人生活期间,必将有恍惚追随的人。果真有还是没有,都不值得谈论了。
我过去在亭子,见到张道人,以吐纳呼吸等修仙方法锻炼身体最长久,能用气运动自己的两个耳朵,后来竟因老而死去。而他的徒弟方东谷,不学做神仙,独能喝酒,我到了就和他一起喝得大醉。我听说吕洞宾因酒而成仙,现在智亮难道成仙了呢,还是成酒鬼了呢?我虽然年纪大了,不喜欢进城,还希望像过去一样在亭下面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