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何来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119浏览:

【原文】
    书香何来
    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
    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
    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增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
    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觅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他常常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忧虑,可是渐渐发现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实用主义盛行,到处是只问实利,不问手段。他们痛苦地发现,有许多人为了商业利益,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而优秀之作却没什么影响力。那些适应商品社会游戏规则、沉醉其中的人会名噪一时,而那些深沉的阅读者,在群众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急功近利型的写作,让那些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有承诺的人感到越来越疲惫,因为日复一日的磨损,无论对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严重的消耗。
    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多少来界定的,幸福之地也不是这样来界定的。有人说庸俗与否只是个人的事情,并不妨害别人。其实哪有这样简单?庸俗的人一旦管理了一个社区,他就会让全社区按他的低级趣味运行,到处散发出庸俗的气味。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怎么能闻到“书香”?
    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是的,爱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绿色较多的,日子也安稳富裕。说到底,【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
    (取材于张炜《书香何来》)

【问题】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人们年轻的时候嗅觉灵敏,更容易闻到墨和纸纤维的气息,感觉书“真的是香极了”。
    B.据统计,当下纯文学的阅读总量比以前大为增加,但这不意味着阅读质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C.作者认为依赖现代传媒(比如网络)的阅读,不利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力,很难建立书香社会。
    D.作者感叹当下社会“实用主义”盛行,产生的只有文化垃圾,严重消耗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
    E.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当下人们阅读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期望。
    19.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6分)
    ①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②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
    20.通观全文,说说题目中的“书香”包含了哪几层含义。(6分)
    21.作者认为,从荧屏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8.(4分)AD
    19.(6分)
    ①(3分)形象地表现了很多人在网上阅读纯文学作品欠缺深度阅读的行为,承接上文的疑虑,为下面写文学阅读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做铺垫。
    ②(3分)呼应题目,点明主旨:呼吁人们多读好书,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20.(6分)
    【答案要点】①书籍里蕴藏的植物的气息
    ②书籍里散发的墨和纸张的气味
    ③读书过程中读者的思考
    ④书籍中美好的内容
    ⑤书中蕴涵的作者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1.(6分)
    【评分标准】态度明确,理由正确,解说合理充分,语言顺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