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咏雪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9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乔吉文章ID:52394浏览:

【原文】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释】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问题】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16.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5.B(3分)
    16.C(3分)
    17.《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4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