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溪石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欧阳修文章ID:55208浏览:

【原文】
    菱溪石记
    (北宋)欧阳修
    ⑴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⑵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濆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⑶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①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⑷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丰乐)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⑸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
    ⑹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佚:同“逸”,安逸。

【问题】
    22.第⑴段的“见其可怪”中的“其”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对刘金其人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金是乱世举事的三十六位英雄之一。
    B.刘金爱石是效仿爱赏奇异的孩子女人。
    C.刘金曾构建陂池台榭,植种奇木异草。
    D.刘金后代为平民,仍有散居在溪边的。
    24.第⑵段考求溪名,是否游离于文外?(2分)
    25.第⑸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6.概括本文主旨。(3分)

【参考答案】
    22.(1分)六块菱溪石中最大的一块
    23.(3分)B
    24.(2分)否。溪名虽被迫改掉,且被记于正史,流传于民众心中的却仍然是溪的本名。可见只有民众的口碑才是真能流传改变不了的。这与作者主旨是有内在一致的。
    25.(2分)承上文“我”对两石的安置方式,解释这样安置的原因(避免天下所有奇异事物或被弃或被占的命运),为发出告诫和请求作铺垫。
    26.(3分)借菱溪石的或被取或被弃的命运,慨叹人事兴衰无常,表达与民同乐的思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