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州泺源石桥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0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苏辙文章ID:55473浏览:

【原文】
    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
    ⑴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①,其浅可揭。城之西门,跨而为桥。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
    ⑵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②,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③其事。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杀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
    ⑶从事苏辙言曰: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遂为之记。
    [注]①瑝:通“隍”,即护城河。②窳(yǔ):粗劣;劳佚:劳动的轻重程度。③董:监督管理。

【问题】
    22.第⑴段中“以纾其役”中的“役”具体是指【    】(2分)
    23.第⑴段中画线处的表达效果是【    】(2分)
    24.总结泺源石桥建成的经验。(3分)
    25.下列对第⑶段苏辙的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法”对百姓更为严苛
    B.今法“宽简”不如“异时”
    C.按“今法”来建桥更难
    D.建桥的功与劳超过“异时”
    26.结合文意,对第⑵段的补叙作评析。(3分)

【参考答案】
    22.(2分)桥被水冲毁而需重复建桥的劳役之苦。
    23.(2分)强调官兵合作紧密,建桥迅捷及人力、建材考虑周全。
    24.(3分)官员的建言献策;官府积极采纳意见并从财力、人力上支持;各级官员的督察和监管。
    25.(2分)A
    26.(3分)补叙了官员对建桥的督察和监管,叙述了两项附属工程的精当处理,突出了官员的“老于为政”和“敏于临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