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结合葛胜仲《点绛唇》,分析“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1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4261浏览:

【问题】
    20.结合葛胜仲《点绛唇》,分析“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的作用。(5分)
    点绛唇
    【宋】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因故被贬歙州休宁县,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参考答案】
    20、①以景作结,营造氛围,乱山、斜日、荒城、暮鼓等意象,营造了荒凉、冷落的氛围;②融情于景,含蓄蕴藉,眼前之景即心中之景,都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隐含迁客羁臣难以言说的凄凉和孤寂;③烘托形象,词人身处荒城,看夕阳斜照,听暮鼓声声,烘托出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④暗点词题的“愁”字。“山无数”写离家之远,归程之难,“乱”字既加重了归程艰险,又隐含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凸显题旨;⑤照应开头。“斜日荒城”照应“秋晚寒斋”。(共5分。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写出3点得5分。意思相近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