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欧阳内翰第二书

发布时间:2022年7月30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苏洵文章ID:65003浏览:

【原文】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注】
    (宋)苏洵
    内翰谏议执事: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以今观之,乃可以见。生而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求仿佛,岂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愚未尝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人不称不书也。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属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且夫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而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
    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况夫四子者之文章,诚不敢冀其万一。顷者张益州见其文,以为似司马子长。洵不悦,辞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重为世俗笑耳。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文也。”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屡请而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也!”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执事怜其平生之心,苟以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无曰荀卿云者,幸甚!
    (选自《嘉祐集笺注》)
    【注】欧阳内翰:指欧阳修,当时他为翰林学士,唐宋时也称翰林内翰。第二书:第二封书信。

【问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欲求仿佛    仿佛:相似,近似
    B.而后属之韩愈氏    属:连接
    C.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    副:符合
    D.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用作准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    儿之成,则可待乎
    B.天下而有斯人也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C.顷者张益州见其文    而不知其所止
    D.曰:“信矣,其戏也!”    固一世之雄也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B.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C.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D.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
    B.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四人,言语之中表达了对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的期待。
    C.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
    D.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烈。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4分)
    (2)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4分)

【参考答案】
    14.A【解析】仿佛:梗概,大略。
    15.A【解析】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前一个连词,表假设;后一个连词,表转折。C我的;它。D前一个语气词,不译;后一个句末表判断。
    16.A
    17.C【解析】“退而处”之后几句,写的是苏洵自己而不是欧阳修。
    18.(1)凭借一普通百姓身份,而王公大人称赞我的文章有似司马迁,(我)却不高兴而拒绝,恐怕是不近人情的吧?(“称”“辞”各1分,“无乃……乎”疑问句式1分,句意1分)
    (2)虽然这样,天下人(却)不知道您的话是戏言,将会对执事(翰林学士您)有所议论,我也将受冤枉。(“虽然”1分,“其”翻为“那”即可,1分,“且”1分,句意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