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其

发布时间:2023年4月8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2809浏览:

【问题】
    (1)“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其作用。(3分)
    霜天晓角·蛾眉亭①
    韩元吉②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①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临长江,山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李白墓在当涂东南之青山北麓。
    ②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宋室南渡后,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后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力主收复失地。晋封颍川郡公,归老于信州南涧。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

【参考答案】
    ①【答案】这里运用了拟人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
    前句是说,那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宛如美人刚刚用黛石涂过的两抹弯弯的蛾眉。“凝”,谓凝止、聚积,在这里则指蛾眉含愁带恨,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面对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应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一问很具体,直指修辞,而江苏卷常考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等。“蛾”是比喻,意指山如蛾眉。“愁与恨”是拟人,意指远山含愁带恨。这种写景抒情其实抒发的是作者个人的愁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