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的老人

作者:叶骑文章ID:78317浏览:

【原文】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晩,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晩,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晩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晩,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第8期《啄木鸟》)

【问题】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釆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利于展现“我”的心理活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B.小说开篇写“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表明,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
    D.小说以“雪夜的老人”为题,却突破了“关爱”“同情”等常规主题及构思模式,以误会来设置悬念,使情节摇曳生姿。
    8.小说中对雪夜老人的描写可谓虚实结合,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9.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老人”,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7.B
    8.①丰富了小说内容,虚写“我”对老人身份的种种猜测,为下文蓄势,使小说情节的发展更有波澜;②虚实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老人的真实身份与“我”的想象猜测迥然不同,出人意料,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③虚写与实写形成鲜明对比,真相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有力地揭示了小说主题。
    9.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我”。①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想、所感为主线架构全文;对“我”着墨最多,形象刻画生动鲜明。②小说通过对“我”因创业失败而消沉颓废到最后振作奋发的心理变化描写,表达出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主题。③“老人”这一形象的设置,只是为了对“我”起到映衬和影响作用,是次要人物。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老人”。①小说题目即为“雪夜的老人”,我的种种猜想都是围绕“老人”进行,老人是小说中的主要形象。②正是“老人”的举止引发了“我”的联想,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③“老人”为了生存而顽强坚守的行为是“我”从颓废中振作起来、重拾奋斗信心的力量源泉,是小说主题的集中体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原文】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

  •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原文】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

  •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原文】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

  • 相见欢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原文】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在城...

  • 逆光

    ①我和妹妹在医院照顾生病的母亲,趁她睡着,我轻轻起来,去水房打水。刚出病房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