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4)贾大山《药罐子》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8分)
【参考答案】
(4)(8分)
出人意料(2分):感觉“确实好多了”的于老其实并没有把药吃下。
意思答对即可。
情理之中(4分):①李先生给于老的药放在桌上,只有一粒,于老吃药时,正与大家闲聊,并不在意,看到桌上的药没了,以为自己已把药吃下去了是完全有可能的;②于老得的本是小病,加上十分崇拜李先生,又听了老温等人的议论,有了“药到病除”的心理暗示,因此虽然没把药吃下,却产生了“确实好多了”的错觉。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艺术效果(2分):①使小说更具波澜;②增添小说的喜剧色彩。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关于具体分析(6分)
①围绕“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结合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每点给2分。
②不能围绕“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进行分析,或表述模糊不清,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④对“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所作的分析不是答案所提供的,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一点可酌情给1~2分。所给分数满6分为止。
■关于艺术效果(2分)
①答出“艺术效果”的一点,给1分。
②答案不属于“艺术效果”的,不给分;所答的“艺术效果”不是针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④对“艺术效果”的分析概括不是答案所提供的,可根据观点的合理性,酌情给1分。所给分数满2分为止。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这篇小说的结尾部分,是小说中描写最精彩的一部分,对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小说主题思想的表达、艺术特色的展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试卷提出的问题,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一是要概括小说结尾的情节内容,二是要分析结尾情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具体表现,三是要由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发,分析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小说结尾的情节内容是:于老没有吃下西药,西药掉在桌子下。这一结尾之所以“出人意料”,关键是于老离开诊所时的表现——感觉好多了,面貌焕然一新。正是这种没吃下药而又有疗效的悖离,才使读者有了“出人意料”的感觉。当然,这种“出人意料”又有其合理性,既符合人之常情,又有前文情节的充分铺垫。首先,小说结尾写到于老的病情,强调的是“感觉好多了”,他表现出来的“焕然一新”,更多的也是精神上的好转,而非病情的根本好转,这种心理上的错觉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其次,于老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好多了”的错觉,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这在前文情节中已作了诸多铺垫,例如,于老对李先生医术的信任崇拜;于老的病大都是日常小病;于老比较娇气,一点小病就说自己“不行了”等。第三,于老没有吃下药的描写,并不违反生活的真实。李先生给的西药只有一片,容易掉落,而且当时于老正与众人说话,不记得是否在喝水时已服下了西药是有可能的。
对于结尾写法艺术效果的分析,要注意紧扣“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一情节特点。结尾情节出人意料,与前文情节形成了既呼应又反转的关系,所以能使小说更具波澜;结尾出人意料的情节,形成了李先生与于老、药与疗效两个层面的错位,富有戏剧性,因而能增添小说的喜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