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5日更新时间:2025年8月15日作者:于德北文章ID:90619浏览:

【原文】
    三笑
    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
    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5分)
    6.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C(主人公并非真的想要和女孩成就一段姻缘,而且怅憾之情也并不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5.(5分)
    ①对“他”的心理描写(对苏州的生动感受)进行评论,表现“他”对苏州的喜爱。
    ②与“他像一个诗人”呼应,强调“他”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意情怀。
    ③为下文“他”乍见苏州女孩便生好感做铺垫。
    ④转换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使行文摇曳多姿,不单调。
    ⑤第二人称叙述,让读者更能参与到故事中来,引起对主人公形象的思考。
    [5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①浪漫(或:有诗心,善于发现和欣赏美)。他享受夜航船上诗意的一夜,能领略苏州的春日之美,从女孩的笑中能联想到才子佳人电影《三笑》,念念不忘青春时期的才子风流。
    ②克制(或:有分寸,“发乎情而止乎礼”)。他欣赏苏州女孩之美,但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为人父的身份。
    ③豁达(或:洒脱,通透)。他虽然不能和喜爱的女孩成就姻缘,但依然因女孩的善意一笑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原文】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

  • 破阵子

    【原文】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

  • 南归阻雪

    【原文】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

  • 贺新郎·寄丰真州

    【原文】 贺新郎 寄丰真州① 【南宋】戴复古 忆把金罍酒②。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

  • 二月闻雁

    【原文】 二月闻雁 孙承宗① 几听孽鸟语关关②,尽罢虚弦落照间③。 却讶塞鸿偏有胆...

  • 山丹题壁

    【原文】 山丹①题壁 杨一清② 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